查看原文
其他

十年了……

共产党员 2021-02-14
这里是万山之宗、三江之源,长江、黄河、澜沧江源远流长;这里是唐蕃古道、康藏通衢,汉藏文化在这里交流交融;这里是歌舞之乡、灵秀之地……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在7.1级强烈地震中遭受重创。


2010年4月18日,航拍玉树。新华社发(苟宝刚摄)


2010年4月15日,一名消防战士在玉树县结古镇的地震废墟中搜寻幸存者。新华社记者 聂建江摄


2010年4月15日,四川消防铁军官兵在玉树地震灾区搜救。新华社发(肖洪环 摄)


2010年4月17日,在玉树经营灯具生意的安徽人王群群,望着搜救队员在废墟上搜寻她的父亲王殿美。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摄


2010年4月16日,灾区群众在玉树地震灾区等待救援消息。


2010年4月16日在玉树地震灾区拍摄的救灾帐篷。


2010年4月18日,四川内江军分区陆军预备役防化队员在结古镇民主路地震废墟上消毒。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2010年4月18日,结古镇的几位受灾群众在废墟里收集自家的财产。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2010年4月19日,在玉树机场,医护人员为在地震中受伤的10岁女孩才文德吉消毒伤口,她将搭乘军用运输机赴西宁接受治疗。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摄


弹指一挥间
10年时光流逝
回顾这3600多个日夜
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悲痛
同样也看到坚强
看到希望
看到对生命的敬畏
看到对未来的向往
看到玉树涅槃重生
……

如今
当年的废墟上
早已青山绿水、楼房林立
当年的满目疮痍
已焕发出新的活力


玉树地震发生后,2名藏族青年一起睡在家里的废墟前(2010年4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郭磊 摄


在玉树禅古新村,才仁永卓(左一)和她的伙伴们在骑车。禅古新村是地震灾区落成的首个重建新村(2011年4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玉树扎西大同村43岁的才丁卓尕在新居内擦窗户(2012年10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一名工人在结古镇当代山顶为扶梯刷漆。经过3年多的重建施工,一个新玉树正展现在人们面前(2013年9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第八届康巴文化旅游艺术节暨玉树赛马会在扎西科赛马场开幕,此次赛马节是玉树地震后举办的首次赛马活动(2014年7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琳海 摄

在素有藏区“服饰之乡”美誉的玉树,藏族模特们身着的藏袍风格独特,形式多样,色彩鲜艳(2015年7月25日)。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玉树市城市公共自行车服务正式启动。(2016年4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航拍玉树城区。玉树坚持打造生态玉树的发展理念,加强城市建设,先后获得全国卫生城市、青海省级文明城市等称号(2017年9月21日摄)。新华网发(贾海元 摄)

灾后重建以来,为筑牢绿色屏障,提升绿色颜值,丰富绿色内涵,玉树州将原灾后重建规划的德卓滩产业园区调整为千亩林木良种繁育实验基地建设用地(2018年8月28日摄)。新华网 潘彬彬 摄

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民族中学高考考点,两名考生走出考场(2019年6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航拍玉树市一景(2020年4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来源:综合新华每日电讯、新华网、央视新闻


责编:姚润萍

编审:陈卫平 张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